孩子為何「拒學」?「開學症候群」惡化,父母可以做的4件事

為什麼才剛開學,孩子就不願讀書、甚至連學校都不去了?心急的父母若不想動輒暴怒,可以先釐清小孩處在哪個階段。4階段各有不同的溝通與互動法則,才不會傷了親子關係。

 「心理師,打攪了,約莫半年前曾向您請教有關孩子拒學的問題。回來後也有依您意見調整管教,只是沒過多久,孩子便故態復萌。最近又近開學,前天我帶孩子到某醫院找醫師看診,該醫師決定開藥給孩子吃,結果孩子聽了很不高興,直嚷著要離開,壓根不願配合。眼前最頭疼的是,這傢伙勉強去了學校兩天後,不但不願讀書,今個兒更索性睡至中午,到傍晚悶得發慌才去學校找同學玩,根本視校規於無物。我想勸他去找您,希望您幫我開導孩子……」

只要靠近開學日,類似電郵,幾乎每天都會收到好幾封。

按理說,我的「業績直線上揚」是該竊喜,但長期被家長、老師拱上「開導不上學孩子」的大位,幾乎天天都得花極大耐心幫大人理解:孩子成長停滯的最大隱憂並不在「上學與否」,而是對「活之興味」的日漸流失。說真的,若不是我對探索難解行為背後之動機有著濃厚興致,心理師自個兒恐怕也早成職場逃兵。

當走進教室等同成為魯蛇

被認定有問題的孩子,在晤談室裡往往不太開口。倒是把他們「送」過來的大人經常忍不住道:「不過是出門上個學,有這麼難嗎?」「我們當年是想上學還沒得上,這一代的孩子根本就是太好命,才會人在福中不知福啊!」

其實孩子本身也不怎麼明白,自己的人生怎會演變至此。基於近代子女產量甚少,讓他們從小就是家中的寶貝金孫、掌上明珠,卻在入學後發現,自己在班裡根本算不上個「咖」。

當「走進教室」等同證明自己不如人時,不退回有著網路的家中窩著,難不成要待在教室裡當魯蛇?

只不過在逃避一陣子後,「不知如何是好」的他們也發覺自己跟同儕的差距是愈拉愈遠,在焦急又追趕無望的情況下,很容易動不動對身邊人暴怒,甚至乾脆擺爛,縮進網路世界。

身處成長階段的孩子,身心本來就容易不穩,又因為這一代所處的環境變動飛快,更增加其身陷「拒學危機」的可能。

眼看家裡的小祖宗從可愛討喜漸漸變成可怕又可悲,這讓身邊心急的大人,多以「一邊責怪」與「一邊解圍」來幫其度過,於是孩子便少有機會透過克服困難來經驗自我價值,進而造成家長「期許中」的那個「厲害我」,跟「現實中」的那個「不厲害我」,愈來愈遠。

隨著一次又一次上演的親子衝突,孩子一方面覺得自己被大人控制,另一方面也漸漸發現自己是真的不行;家長老師們,則是慢慢陷入疲於奔命後的心力交瘁。

冷靜評估,孩子身心處於哪個階段?

進入青春期的孩子,身心已經完全「改版」,但很多大人在與其「過招」時仍沿用過往的互動模式。我更發現,由於上一代生得多又生活苦,根本沒空經營親子互動,於是很多現在的家長,沒能從爸媽身上得到完滿的愛,於是轉而全心關愛孩子,同時不自覺地向子女討愛。

「明明小時候都一起露營還看螢火蟲,也曾經同遊各地景點嘗美食……。怎麼每逢開學就變成這副德性?」這些父母講著講著,常常眼眶泛淚。

「你預備好讓自己的腦袋在親子教養上,升級為2.0版本了嗎?」通常在聊到某個段落後,我就會插問這句。然後請大人冷靜下來評估,自家鬧著不上學的孩子,他的身心究竟處於哪個階段?

階段一:其實絕大部份孩子偶爾都會有想逃避上學的念頭,加上正處青春期,跟爸媽的互動較僵,彼此都不知道關係怎麼會變這樣,雙方的心都有點受傷。

階段二:孩子失去自信,脾氣愈來愈躁,甚至開始拒學(或窩在家,或整天跟著「同樣」的孩子打混)。大人無法忍受孩子「變」了,忍不住大聲斥責,很想做到不要老念孩子卻屢屢破功,彼此關係愈來愈緊繃,孩子會因鬧情緒而與家人陷入對立。

階段三:子女的身心症狀持續惡化,更由於長時間與同儕失聯,甚而根本與學校脫節,於是家人對其也開始心灰意冷。

階段四:孩子產生精神困擾及身心疾病,人生只剩空洞地活著。

大人與其急著想「一步到位」地出現復學奇蹟,不如認清親子教養與孩子成長都沒有速成的捷徑。畢竟不可能因為有送到安親班或才藝班,孩子的生活能力與自我認同就會立刻展現。

大人的練習:從「升級自己腦袋」練起

家人更需練習在以不指責對方的前提下,就孩子處於哪個階段先行討論,並可依著下列原則來調整與孩子的互動:

•階段一:雙方都需要一些屬於自己的空間,見面時不再只是指正對方,可以跟對方聊聊與對方較無直接相關的喜怒哀樂。

階段二:大人得靜下來承認,自己一直想處理孩子「上學與否」的表面症狀,可能已經耽誤了孩子發展更核心的自我認同。可以從翻一翻親子教養的資料,聽一聽別人家裡那本難念的經開始,進而協助孩子澄清想法,從「我不想上學」的逃避虛無,到勇於說出「我想不上學」。

有了進展之後,鼓勵孩子跨出第一步:除了「我想不上學」之外,還打算試試什麼呢?最好能往「我想學會生活」的方向前進。而大人們最好也安排自己有固定的流汗時段,還有每天默念:老急著想搞定小孩?得先從搞定自己(跟另一半)練起!

階段三與階段四:一定得尋求相關資源協助。其實親子教養這任務,也跟世上任何一件事一樣,盡力而為之後,願意謙卑承認自己能做的有限。專心努力練習把每天過好,怎知生命不會有另一個轉機?

衷心希望,一切都還不會太遲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有您,才有七〇八八五
點擊成為70885贊助伙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