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不動的孩子,和撐太久的大人-在情緒風暴中喘口氣

──聽K老師在《親師關鍵字》第55集的溫柔對話
校園不是孤島,情緒正在蔓延
近日校園接連出現令人震驚的事件,不只是個案,更可能是時代壓力的警訊。這一集《親師關鍵字》,主持人雅惠邀請了擁有近30年經驗的校園臨床心理師K老師,帶我們看見情緒風景的巨變:手機普及、少子化、以及壓力文化,如何讓親師生三方都「快撐不住了」。
但K老師說:「這不是哪一方的錯,而是我們集體的腦袋都快炸了。」
那麼,該怎麼辦?
三個變因,悄悄改寫了校園
你以為孩子只是不乖、難教,其實他們是「新物種」。
他們的腦袋處理訊息的速度極快,卻可能沒機會學會等待、挫折與修復。他們活在一人一機的世界,卻缺乏人與人眼神對話的能力。
K老師分享了一個比喻:「現在的孩子像火柴人──頭腦大、手腳細,思考快,但行動力弱。」
這樣的孩子,該怎麼教?該怎麼陪?
焦慮,是這世代的傳染病
當手機成為永遠在線的壓力傳遞器,焦慮就像病毒,在家長、老師、學生之間輪番感染。
「我們以為孩子的問題很嚴重,但有時,是我們自己已經撐太久。」
K老師的提醒極其簡單,卻直擊人心:
「先穩住自己,不然你會把孩子拉進你自己的情緒裡。」
解方不是「五大技巧」,而是一種心態
很多人想要立刻知道怎麼辦──不上學怎麼辦?沉迷手機怎麼辦?親子衝突怎麼辦?
但K老師說,與其急著找方法,不如先換個腦袋:「從焦慮地問『怎麼會這樣』,改為冷靜地問『現在我能怎麼做?』」
這不是一句雞湯,而是一種教養思維的轉向。
而K老師怎麼描述那個「轉向」的力量?你一定要親耳聽他說。
家長也該關心老師的情緒
你知道老師也有心理諮商補助嗎?因為,老師也很辛苦。
「教小學生像教幼兒,教高中生像教國中」──K老師說,幾乎所有老師都有這種無力感。
但在節目中,他也分享了家長可以怎麼做,一句話就能幫老師穩住。是什麼樣的話語?也許你從沒想過它這麼重要。
有人穩住,風暴就不會失控
在這個「彼此交叉感染」的年代,其實也可以「交叉療癒」。
K老師提到:「只要有一個人先穩下來,三角關係就有可能好轉。」
那個人,也許是你。
而穩下來的第一步,不是改變別人,而是:喘一口氣,放過自己。
這一集不是說教,而像是一場深夜談心。
🎧 想聽更多這些溫柔卻犀利的觀點?
完整節目在這裡等你:
👉 親師關鍵字EP.55|手機、少子化衝擊!親師生在集體焦慮中,如何喘息與共好?
喜歡這篇文章嗎?
點此支持我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