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焦慮:一道常被錯問的題目
《笨作文》作者林明進老師,是我高一班導。日前好不容易擠進他新書發表會場,複習到好多寶貴的寫作養分。
「作文首重『審題』,這大家都明白,但你們知道『題目』兩字的源由嗎?」若非老師提問,還從未想過「題目」兩字還有源由啊!
「『題』,是謂額頭;『目』,則指眼睛,所以『題目』兩字意旨最重要的核心所在。」老師說得一點沒錯,碰上考題別躁進急解,首先得將題目看清!這點不止在作文考試上非常要緊,致力以科學研究來解答人生問題的心理學亦十分強調。
如果說心理晤談能對正受苦的生命有所療效,那極可能是以專業陪伴為基礎,慢慢協助當事人對自身困境產生「再看清」的認知視野。在學術上,以「重構」(reframing)來說明這個心理歷程;當一個人有了新的「看見」,在面對原本「困境」時,會有不一樣的「心境」。換言之,如能好好重新審視,就有機會發現陷於谷底的心情,說不定只因錯看題目而受困。
舉凡「欲擺脫受困焦慮」,或是「要自己別緊張」等,就是一道常被錯問的題目。
焦慮有利未雨綢繆 只要別積累成焦慮症就好
其實會感到焦慮害怕,在演化上是完全合理的。
有個實驗將小魚分為三組:大膽小魚(以注視回應入侵者)、膽怯小魚(會躲起來),以及一般小魚。每組小魚都與大魚一起放在水槽中,在六十多個小時後,40%的膽怯小魚及15%的一般小魚還在,但大膽小魚一隻都沒活下來(遠流出版的《人人有怪癖》p.346)。很明顯的,對小魚來說,會焦慮害怕不啻為好事一件。
而在人類社會中,一個無所畏懼的小孩則可能會長成沒有罪惡感的成人,所以焦慮感也可說是讓人遵守規矩保平安的必要配備。
看清實相會發現,焦慮不過是求好心切下的必然,人皆有之,是不可能也不需要將其完全消除。唯當焦慮「一直」不停而積累成焦慮症時,就非得以服藥等霹靂手段因應,至少睡著片刻可讓腦袋喘息。偏偏很多個案在找心理師幫忙時也沒思考這些,一心想將所有焦慮給消除,結果變出了這「不可能的任務」,更使其陷入「一直」不停的焦慮中!
老想消除焦慮,不如試著專心
「心理師,到底要怎樣才能消除焦慮?這樣活著真痛苦!」開門見山將「問題」拋出,這樣的陳述夠直接明快。
「怎麼了?」投以極度關切,是因自己曾經歷類似苦痛,深知焦慮或許死不了人,卻足以讓靈魂生不如死。
「就……每到考前,就……很擔心書念不完。萬一……要是考不好的話……」語句斷斷續續,明顯感受到他思緒有些繃住。
「會心跳加快嗎?」儘管焦慮發作十分多樣,但也有跡可尋。
「會耶!肚子也會痛,呼吸也有些困難。」宛如得到批准般,索性將各樣毛病統統攤出。
「有超過10分鐘嗎?」再來是評估嚴重程度。
「嗯,一陣一陣的。應該不止10分鐘耶。」思考已恢復運作。
就在一問一答間,「病情」的輪廓漸漸浮現。
「嗯……」刻意沉吟半晌。「想完全消除這焦慮,可能有些困難。」一旦確定個案腦袋可以思考,便打算引導他「看清問題」。
「啊!那怎麼辦?真的很痛苦耶!我完蛋了!」腦袋瞬間又「當機」。
「其實像這樣的『焦慮』還滿普遍的啦,只要是想成績好、巴望進入更好學校的學生,都容易有類似症狀。」帶以輕鬆的語氣,希望能幫他腦袋「重開機」。
「是嗎?可是我身邊的同學看起來都沒事耶。」馬上就能反舉證,顯然思緒已經恢復。
「那是因為某些人以焦慮呈現,某些人則以其他途徑發洩。」立刻調回專業口吻,還補述了小魚研究證明焦慮不全然是壞事。
「真的喔,但是一焦慮就念不下書,萬一考爛怎麼辦?」看來壓力之癥結仍在考試成績。
「那你都怎麼準備考試的?」再度順勢引導其思考。
「念完做考題啊!」一副理所當然的語氣。
「那你知道更有效的考高分技巧嗎?」收尾時語調微微拉高。
「真的嗎?」他眼神瞬間發亮。
「當然,是有些辛苦,但絕對可讓考試分數再進步喔。」因親身用過有效,講起來特別有信心。
沒多久,就在對談主題轉進「如何讓念書更有效」,且觀察個案因焦慮而四竄的能量已導入專心思考後,便準備結束這次晤談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有您,才有七〇八八五
點擊成為70885贊助伙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