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怪慈禧

我不是在晤談室裡聽小鬼頭抱怨「大人不懂還愛亂管」,就是在往校園被大人們當「夾心餅乾」(老師與家長對孩子教養常有不同訴求)的路上。

「這孩子連下課都少與同學互動,而且只固定找張XX。要是張XX跟其他同學講話,他就一臉不高興。如此一來,同學對他自然敬而遠之。」老師一本正經講著孩子的古怪,我卻瞥見母親在一旁抿緊嘴還眼眶泛紅。

「他其實是個好孩子啦,只是一到學校不知怎地就變悶。」母親在老師報告一段落後,滿腹委屈地對心理師解釋:「每天早上光是要他上學,家裡就得經歷一場風暴。」

「上小學有類似狀況嗎?」問完忍不住倒抽一口氣。大概是近幾年接到太多雷同的案例,一系列等待核對的訊息便自動浮現:「家裡有幾個孩子?」「彼此差幾歲?」「還有誰同住?」「爸爸的工作是?」「孩子誰在照顧?」「他對人或東西挑不挑?」

要是上述答案呈現「某種型態」,那「慈禧太后」(子女)與「小李子」(某位同住家人,大部份是媽媽)的對戲畫面,便開始在我腦袋上演。之所以得出這樣的「歸納」,我想大概是因參加了太多場類似的案例討論會吧。

「心理師,我班上有位成績好又文靜的女同學,什麼問題都沒,但偏偏一進校門便幾乎不開口,但聽說她在家話很多…」除了請我到校見見這學生,老師還約了母親陪同,於是四人就這麼湊合在間小小的會談室。

「OO,你早上在班上好像有些不開心,要不要讓老師知道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?」不管老師再怎麼堆笑臉,女孩就不吭聲。只見媽媽湊近幫忙「探問」老半天,女兒才超小聲地嘟噥幾句。

憑藉母親像傳聲筒般地代為「轉達」,「對話」於是得以進行。但要是媽媽沒聽清楚反問,這孩子便氣呼呼地一語不發。到底在氣媽媽?氣老師?還是氣同學?女孩就是不肯揭露謎底。

「好啦別氣了啦,抱歉剛剛沒聽清楚嘛,你再跟我講一次就好,早上不開心是因為1.媽媽 2.老師 還是3.同學?」這位母親真是超級天才地想到將可能的答案列成選項。等了半晌,忽見女兒嘴型快速地動了一下,但聲音實在小到聽不清。當母親再次確認「選2.,那是指老師囉?」不知是否惱怒媽媽沒能一次就完成任務,還是多此一說害自己在老師面前難堪?只見這從頭到尾文文靜靜的女孩,瞬間變成野獸爆喊「妳自己編的號妳還忘記,妳是白癡嗎?」

從頭至尾沒講一句話的我,並非刻意緘默,只是面對這樣的親子互動還真插不上手。所以當老師往我瞧過來時,也只能回以苦笑說「這真不能怪『慈禧』啊!」

老師跟媽媽似乎都沒聽出我的弦外之音。於是等孩子離開會談室後,便把在家庭裡所呈現的某種互動加以說明。我還強調這也不能怪家長(小李子)對子女(慈禧)太過包容,畢竟現在每家都生得少…。也許這一切都是命運的鎖鍊啊!

但真正讓我擔心的是:這女孩是否也不懂自己為何會壞成這樣?一旦對會獸性乍現的自己深感厭惡的話,後續心結可就不好解了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有您,才有七〇八八五
點擊成為70885贊助伙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