拖延何以如此難改?

「心理師,為何訂好了計畫卻總難落實?」

「我這兒子老愛遲到,一點責任心都沒有,究竟要怎樣才能讓他明白守時的重要?」

天知道上頭這些問題我全有!心虛都來不及了,哪有資格出主意。明明清楚「拖延」、「不守時」,都是損人不利己的作為,也曾下過決心要痛改前非,卻總沒多久便故態復萌。

隨著期限進逼,腦袋享受到超高效率之快感

每晚照例會確認隔天行程,也精算著幾點出門才不至於遲到。而「早點就寢」,似乎是隔日不出亂子的不二法門。只是每到夜深,一會兒想吃消夜,一下子又發現某影集不錯看,還有一堆待回訊息不得不處理,最終還是拖到夜半三更。

「要是不亂滑新聞或逛臉書,趕快將該回覆的事情給完成,接著洗個澡就上床,隔天出門又怎會遲到?」類似反省不計其數。然而,最妙的是即便真能早早起床,卻因得空可東想西摸,於是又將出門時間給耽擱了。

心理師許皓宜在《為何上班這麼累?其實是你心累》一書中指出:「這種因急迫性所產生的高效率,其實也是一種心理上的成癮……在時間流逝的失控感中享受成功,能為我們帶來更大的掌控感。」

原來拖延雖會帶出一堆惡果,但隨著「期限」一步步進逼,竟讓腦袋享受到「超高效率」之快感。

拖延積習或可改,不停牽拖恐沒救

難怪求學時總是考前才進圖書館抱佛腳,或許非要拖到火燒屁股才能爆發潛能吧。但有時偏偏事與願違。比方說,某回大清早就到圖書館門口置物占位,不過開個小差回家看一小段球賽轉播,未料那天圖書館管理員竟提前幾分鐘將大門打開。待返回圖書館時,早已一位難求。

「誰說在家就不能認真讀書?」索性跟自己立誓,一把拎起所有書本班師回朝。但一進舒適的家,冰箱有零食、飲料,球賽轉播又正精采,姑且放鬆幾分鐘吧;沒想到,一晃眼已近中午,不如吃飽飯再打起精神讀書囉!等認真翻兩頁後,竟感濃濃倦意,還是小睡片刻才比較有效率……

再驚醒時天色早轉暗,究竟有無睡飽也不清楚,但確定補得很足的,是滿腔懊悔啊!

脾氣一爆,光自責哪夠發洩,沒叫我起床的家人理當牽拖進來!鬼吼戲碼一上演,沒兩、三個小時哪能平復?往往就這麼煩亂到晚上八、九點,才心不甘情不願地重返書桌,開啟艱苦熬夜的K書模式。

原來多花的時間都在懊悔

多年後恍然想通:假若白天火力全開在圖書館讀書,了不起撐個六、七小時吧,回家後肯定會吃吃喝喝慰勞自己一番,再補看球賽重播好好放鬆,沒準也混到十二點才準備就寢。反觀即便占不到位子,「被迫」先返家享樂,充其量也happy不了六、七小時吧!當爆走懊悔數小時後,不還是猛K書到半夜嗎?重點是:如能將懊悔鬼吼的三小時省下,那麼無論進不進圖書館,了不起只是把苦甘順序對調罷了。

若能正常看待已先享受甜頭的自己,那麼面對緊接著的吃苦念書時,應該就能心平氣和埋單吧!如此白天無緣摸到的「佛腳」,不過是換至夜場擁抱罷了,根本無所謂拖不拖延的問題啊。

能認清生活不過是一次次「先苦後甘」或「先甘後苦」的選擇後,自然明白江湖流傳「出來混,終究要還」所言不虛。能理解「甘與苦是很公道的交易」,就會明白「拖延」並非單純是愛打混放空的結果,而是大腦處於想放鬆(甘)但又放不下責任(苦)的矛盾掙扎,所表現出的「貪心」狀態。

別對拖延生氣,就有選擇改變的勇氣

之所以愛拖到最後一刻,其實潛藏想證明自己有掌控力;讓懊悔蔓生成無盡空轉的,始自一味批判拖延時。

下回碰上有人拖延,千萬別心急惱怒地說:「最受不了你慢吞吞,一副要死的樣子!」「你到底要拖拖拉拉到什麼時候?」即便是自己陷入低潮無效率時,亦無需唱衰:「沒救了,我死定了!」

可以多想梁啟超博士的話:「盡得大的責任,就得大快樂;盡得小的責任,就得小快樂。你若是要躲,倒是自投苦海,永遠不能解除了。」然後緩緩向對方說:「其實你也想勇敢面對。」「你猶豫這麼久也只是因為想更好,別老擔心結果,盡力先解脫再說吧!」

而我會練習對自己這麼說:「我是有心努力的,稍喘口氣再拚就是!」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有您,才有七〇八八五
點擊成為70885贊助伙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