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自己會讓自己變得更慈悲《幸福密碼》訪問

在這一集《幸福密碼》的廣播節目中,主持人張光斗邀請到臨床心理師柯書林老師,展開一場誠摯而深入的訪談,談論心理健康、世代轉變、家庭系統與生命的終極價值。
🌟 精選五大金句:柯書林老師的療癒語錄
「我學心理,不是為了幫助別人,是為了讓自己不要惡化。」
這是一段真誠的告白。柯老師坦言,他走入心理學的初衷其實是為了自我療癒,也鼓勵我們勇敢面對自己的脆弱,正是成長的起點。
「心理醫生的工作,不只是解決病人,而是看見一整個家庭系統。」
個案問題的背後,往往隱藏的是整個家庭互動的失衡。柯老師提醒我們,真正的療癒,需從家庭結構與系統層次著手。
「其實那些想自殺的人,不是真的想死,只是不想再痛下去。」
他以高度的同理心指出,許多尋短者其實是想擺脫痛苦,而非結束生命。理解與陪伴,比評價和勸說更有力。
「人生最大的悲劇,不是無能,而是太晚開始想辦法。」
長年依賴家庭照顧的個案,在支柱倒下時才發現自己無法獨立。柯老師以實例呼籲:成長,是從開始為自己負責任開始。
「我們終其一生,就是要在活著的時間裡,燃燒自己,最後好好告別。」
對於生命的結尾,柯老師抱持深切的敬意。他認為,真正豐盛的人生,就是活得有意義,走得無遺憾。
深層洞察:當我們願意看見「整個系統」
柯書林老師指出,許多家庭問題的核心,其實不是某一個人的失能,而是整個系統的僵化與共犯結構。從一位拒學的年輕人,到無法改變的父母,背後往往是「彼此綁架」的關係模式。他提醒我們:若想真正改變,需有人願意先鬆動角色,打破舊有劇本。
燃燒的生命,從理解與陪伴開始
這場訪談從個人創傷談到社會結構,從自殺議題談到高齡社會的孤獨,讓我們理解:
- 每個人都有脆弱的一面,那正是轉變的起點。
- 心理困境不是某一人的錯,而是系統的共鳴。
- 生命不是只有解脫,更可以選擇燃燒與連結。
如果你正在困頓中、想逃離一切,請記得這句話:「你不是想結束生命,只是想結束痛苦。」而陪伴、理解、專業的幫助,能讓痛苦找到出路,也讓你重新找到力量。
在這場靜心的聲音旅程中,我們也許能更誠實地問自己:「我的生命,是否還有一些光與溫度,願意為人燃燒?」
留下你的療癒瞬間
你也曾經被一句話療癒嗎?歡迎留言分享你的「心理金句」。
完整節目可至《幸福密碼》收聽,讓我們繼續用溫柔的聲音,陪你走過人生的起伏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喜歡這篇文章嗎?
點擊支持,助我們繼續創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