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下半場,學會好好活著,珍惜連結

嗨,我是K老師。
走到人生的下半場,打開厚厚的記事本,撥一通電話,有時候那頭卻只剩下空白與回憶。這才明白,原來陪我們走過少年、中年的人,不一定能陪我們一起老去。
前不久,我失去了一位摯友──穗波心理師。三十年的陪伴,一起讀書、當兵、創業、成家立業……
他的離開,讓我更深刻體會到:朋友不是理所當然會一直都在。我們必須在還能相遇時,好好珍惜。
面對老病,不是低頭,而是學會溫柔
年紀越來越大,身體的狀況也不再由自己掌控。K爸爸──我的父親,曾經在他的書《朋友都還在嗎》裡描述,當自己一個個失去老友時,心中那種無力感有多深。
但老病並不是失敗,也不是認輸。它教會我們謙卑、柔軟,教會我們用一種更溫柔的方式,陪伴自己走向生命的後半場。老去,不是悲哀,是另一種形式的成熟。
生不如死的時候,記得,還能選擇溫柔
K爸爸說過,人生最難熬的時候,不是死亡本身,而是那種「生不如死」的漫長等待。
穗波心理師從中風到復健,每一個緩慢而堅持的步伐,都是對生命的溫柔抗爭。有時候,無力、無助、無奈會像潮水一樣打過來,但在那個時刻,選擇溫柔,選擇呼吸,就是最大的勇氣。人生下半場,我們要練習的,不是拼命地「扛」,而是學會「接納」。
孤獨與連結,是一場生命的舞蹈
年輕時,我們忙著拓展人脈;中年後,卻發現真正留在身邊的,寥寥可數。有個案曾經跟我分享,他嘗試過快速、輕盈、不負責任的關係,只為了逃避孤獨。但他最後告訴我:「短暫之後,是更深的空虛。」
所以我想告訴你,無論家人再難搞、朋友再難約、伴侶再怎麼讓人頭痛,都值得努力去連結。因為唯有真實的關係,才能在孤獨來襲時,給我們真正的力量。
呼吸,就是在好好活著
走到這個年紀,我們不是要拚輸贏了,而是要好好練習呼吸。
穗波心理師,每天努力走一萬步,即使腳步慢了,身體沉重了,他也不肯放棄。
好好呼吸,就是告訴自己:我還在,我還能活著感受這個世界。就算有一天,朋友散了、身體病了、眼睛花了,還是要學會在呼吸之間,感謝自己仍有勇氣走下去。
好好活著,珍惜連結
最後,K老師想邀請你,從今天起,
- 撥一通你很久沒打的電話給老朋友。
- 給家人一個擁抱,即使你們吵過架。
- 放下對自己的苛責,讚美自己還能呼吸、還能愛。
因為人生下半場,不是比誰走得快、誰活得久,而是誰能活得更深刻、更溫柔、更有愛。帶著那些曾經給過你溫暖的人,繼續在這個世界上,好好活著。也許有一天,我們也會成為別人心中,最溫暖的那道光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喜歡這篇文章嗎?
點擊支持,助我們繼續創作!